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Issue (3): 184-189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18.03.019
0

引用本文  

施宏亮, 施剑勇, 袁晓, 等. 白眶鹟莺等12种上海市鸟类新记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 184-189.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18.03.019.
SHI Hong-liang, SHI Jian-yong, YUAN Xiao, et al. Seicercus affinis and records of eleven other new birds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8, (3): 184-189.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18.03.019.

基金项目

全国生态十年(2000—2010)遥感调查(STSN-05-09)

第一作者

施宏亮, 男,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E-mail:378225787@qq.com

通信作者

薄顺奇, 男, 工程师, 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E-mail:shadow_b_1985@126.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5-22
白眶鹟莺等12种上海市鸟类新记录
施宏亮1, 施剑勇1, 袁晓2, 薄顺奇2     
1. 上海市崇明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 上海 202150;
2. 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 上海 200023
摘要: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有9种鸟类在上海市内首次被发现,分别是:白眶鹟莺Seicercus affinis、棕脸鹟莺Abroscopus albogularis、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claudiae、绿背姬鹟Ficedula elisae、褐胸鹟Muscicapa muttui、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漠Oenanthe deserti、灰翅鸥Larus glaucescens和蛇雕Spilornis cheela;另有3种此前已被记录到但未记入上海鸟类名录的鸟类再次被发现,分别是:赤嘴潜鸭Netta rufina、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和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这12种鸟类均被确定为上海市鸟类新记录,目前上海市有记录的鸟类共计20目70科457种.
关键词上海    鸟类    新记录    
Seicercus affinis and records of eleven other new birds in Shanghai
SHI Hong-liang1, SHI Jian-yong1, YUAN Xiao2, BO Shun-qi2    
1. Shanghai Chongming Wildlife Conservation Station, Shanghai 202150, China;
2. Shanghai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Station, Shanghai 200023, China
Abstract: We reported twelve new distribution records of bird species in Shanghai. Nine species, including Seicercus affinis, Abroscopus albogularis, Phylloscopus claudiae, Ficedula elisae, Muscicapa muttui, Turdus mupinensis, Oenanthe deserti, Larus glaucescens, Spilornis cheela, were first recorded in Shanghai. Another three species, Netta rufina, Dendrocitta formosae and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that were previously recorded but not listed in the Shanghai Bird List were observed again. All twelve species were considered new records for Shanghai. Thus, a total of 457 bird species, belonging to 20 orders and 70 families, have been now recorded in Shanghai.
Key words: Shanghai    bird species    new distribution records    
0 引言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 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虽缺乏山林, 人口密集, 城市经济高度发展, 但湿地资源丰富, 又位于亚太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间位置, 近年来城市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 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截止至2012年8月, 上海市域范围共记录到鸟类20目70科445种[1-2], 此后, 又有9种鸟类新记录在上海地区被观测到, 另有3种此前已被记录到但未记入上海鸟类名录的鸟类被再次发现.至此, 上海市有记录的鸟类共计20目70科457种.

1 白眶鹟莺(White-spectacled Warbler Seicercus affinis)

2013年4月11日, 观鸟者杨志栋在南汇东滩观测到一只白眶鹟莺, 两日后观鸟者罗欣在原处再次观测到并拍下照片(见图 1a), 发现地坐标为30°54'36.82"N, 121°58'19.55"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

图 1 白眶鹟莺等12种新记录鸟类图片 Fig.1 Pictures of Seicercus affinis(White-spectacled Warbler) and eleven other new birds recorded in Shanghai

形态描述:全身黄绿色, 顶冠纹灰色, 侧冠纹黑色, 不及嘴基; 上喙黑褐色、下喙黄色; 眼圈黄色并在眼前上方断开, 是以区别于其他鹟莺, 为华南亚种(S. a. intermedius)[3]; 黄色翅斑两条.

白眶鹟莺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至东南亚及华南至东部沿海[4]的潮湿森林中.华南亚种在华东的分布北界在福建西北部, 在武夷山有繁殖[5], 在浙江省景宁县也有发现[6], 在上海应属迷鸟.此后, 在2016年4月29日和10月4日, 于南汇东滩各记录到1只, 说明其在华东沿海可能存在小部分迁徙种群.

2 棕脸鹟莺(Rufous-faced Warbler Abroscopus albogularis)

2013年4月16日, 观鸟者邹强在南汇东滩观测到一只棕脸鹟莺并拍下照片(见图 1b), 发现地坐标为30°53'02.07"N, 121°58'04.56"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

形态描述:头侧栗色较重, 具黑色侧冠纹, 是以区别于其他鹟莺, 为华南亚种(A. a. fulvifacies); 上体绿, 腰黄色, 下体白, 黄色胸带不明显.

棕脸鹟莺华南亚种在华中、华南及东南大部分山地森林为常见留鸟, 喜栖息于常绿林及竹林密丛[4-5].上海地区鲜有与其原生地类似的生境, 但近年来记录不断, 截止2017年12月, 上海共发现9笔棕脸鹟莺的记录, 其中6笔记录于南汇东滩, 说明其在华东沿海地区存在小部分迁徙种群, 为罕见旅鸟.

3 冠纹柳莺(Claudia's Leaf Warbler Phylloscopus claudiae)

2013年4月14日, 观鸟者陈学军在南汇东滩观海公园发现1只冠纹柳莺并拍下照片(见图 1c), 发现地坐标为30°54'41.97"N, 121°58'19.78"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

形态描述:上体橄榄绿色, 下体污白, 区别于下体黄色的华南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goodsoni); 顶冠纹灰白色不明显, 眉纹较长, 眼上前缘处泛黄, 末端包围枕部, 贯眼纹深灰色, 眼先部分较细; 上喙深褐色, 下喙橙黄色; 具两条明显的白色翅斑, 尾下覆羽白色.

目前, 冠纹柳莺复合种(Phylloscopus reguloides complex)在我国被分为3个独立的种:西南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reguloides)、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claudiae)和华南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goodsoni)[7-8].上海地区的冠纹柳莺曾被记录为华南亚种(P. r. fokiensis)[9], 即现在的华南冠纹柳莺, 而此次发现的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claudiae)在上海地区为首次被记录到.

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claudiae)主要繁殖于四川, 在北京和河北也有繁殖种群, 越冬于滇南, 迁徙时会经过华南及东南地区[4], 故推测在上海应属于罕见旅鸟, 由于其与冕柳莺在形态上非常相似, 以往有可能存在因辨识能力不足而被忽视的个体.

4 绿背姬鹟(Chinese Flycatcher Ficedula elisae)

2013年4月28日, 笔者在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观测到1只雌性的绿背姬鹟并拍下照片(见图 1d), 发现地坐标为31°41'17.34"N, 121°29'4.67"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

形态描述:上体橄榄绿色, 腰部稍淡, 与上体偏棕褐色的雌性黄眉姬鹟相比差异明显; 喉部及眼上缘染黄, 喙黑色较厚实; 具不明显的白色翅斑, 脚黑色.

绿背姬鹟原为黄眉姬鹟的东陵亚种(Ficedula narcissina elisae)[3], 后经研究[10-11]发现其更可能是独立种, 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绿背姬鹟分布于河北及山西地区, 偶至中国台湾、日本本州和韩国, 越冬于中南半岛[4], 春秋两季在华南[12]和华中地区都有过境记录.此后, 在2017年5月于南汇东滩有多笔绿背姬鹟记录, 在上海应属于罕见旅鸟.

5 褐胸鹟(Brown-breasted Flycatcher Muscicapa muttui)

2013年5月12日, 观鸟者陆剑夏在南汇东滩拍摄到了1只褐胸鹟并拍下照片(见图 1e), 发现地坐标为30°53'02.07"N, 121°58'04.56"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

形态描述:上体黄褐色, 头部发灰, 下体灰白色较淡; 翼羽羽缘棕色, 腰及尾羽暗棕褐色, 是以区别于其他鹟; 眼圈白色, 喙深褐色, 下喙后半段黄色.

褐胸鹟繁殖于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和印度东北部, 越冬至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 在分布地属于罕见留鸟,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5, 13], 在上海应属于迷鸟.本次记录之后, 分别在2014年5月30日和2016年4月27日于宝山区临江公园和南汇东滩各记录到1只.

6 宝兴歌鸫(Chinese Thrush Turdus mupinensis)

2013年9月14日, 观鸟者陈学军在南汇东滩发现1只宝兴歌鸫, 但并未拍摄下照片, 发现地坐标为30°54'41.97"N, 121°58'19.78"E.同年11月20日, 虹桥机场工作人员张航在机场驱鸟网上解下1只已死亡的宝兴歌鸫并拍下照片(见图 1f), 发现地坐标为31°10'40.81"N, 121°20'14.53"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

形态描述:上体纯褐色, 具两道皮黄色翅斑, 下体密布半圆形斑点; 脸侧具月牙形黑斑, 是以区别于其他鸫.

宝兴歌鸫主要分布于华中和西南地区的高海拔混合林和针叶林, 在河北和北京有繁殖, 但近年在浙江、安徽、山东和天津等地区亦有发现[4, 6, 14], 在上海当属罕见旅鸟.此后, 在2015年11月16日和2017年9月11日于南汇东滩各记录到1只.

7 漠䳭(Desert Wheatear Oenanthe deserti)

2014年10月21日, 观鸟者顾荣庆在长兴岛前卫园艺场发现1只雄性漠䳭并拍下照片(见图 1g), 发现地坐标为31°22'40.95"N, 121°44'57.50"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

形态描述:整体沙黄色, 喉面部黑色带有浅色杂毛, 眉纹皮黄色, 双翼黑色, 初级飞羽末端带有浅色羽缘, 尾黑色, 以区别于其他䳭.

漠䳭自然分布于北非地区、中亚至西伯利亚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荒漠地带, 栖息于多石、干旱、植被稀疏的低地平原和山地, 在日本和中国台湾为偶见迷鸟[4, 15], 其中中国台湾自1995年以来共有5笔记录[16], 在上海亦当属迷鸟.此后, 在2017年11月21日, 笔者于横沙东滩记录到1只雌性漠䳭.

8 灰翅鸥(Glaucous-winged Gull Larus glaucescens)

2015年1月27日, 观鸟者陈学军在陆家嘴发现1只灰翅鸥并拍下照片(见图 1h), 发现地坐标为31°14'31.75"N, 121°29'22.07"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此鸥在上海最后一次被观测到是2015年3月20日.

形态描述:整体灰褐色, 远看似单色, 喙黑且明显较银鸥的喙粗, 飞羽颜色明显较银鸥浅, 脚呈粉红色, 前缘略带黑色, 为灰翅鸥第一冬羽状态, 区别于其他同年龄大型鸥.

灰翅鸥繁殖于阿留申群岛及阿拉斯加沿海和加拿大西部沿海.越冬于美国西部沿海及日本本州岛以北地区, 有极少数越冬于日本的灰翅鸥会游荡至中国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4-5, 8, 17], 在中国属于迷鸟, 在上海亦当属于迷鸟.

9 蛇雕(Crested Serpent-eagle Spilornis cheela)

2015年4月15日, 观鸟者张继昌在南汇东滩发现1只蛇雕并拍下照片(见图 1i), 发现地坐标为30°53'12.78"N, 121°58'13.56"E, 为上海鸟类新记录.

形态描述:整体深褐色, 面部裸区鲜黄色, 下腹部和胁部具白色点斑, 翼斑和尾斑宽阔明显, 跗趾部无毛, 为一只成鸟, 易于辨识.

蛇雕是长江以南山地森林的常见雕类, 在其繁殖地为留鸟[4-5].近年来, 蛇雕在江苏射阳、北京、吉林长白山乃至黑龙江的林甸均有记录[18-20], 但尚未在长江以北发现繁殖记录, 说明此物种可能存在游荡的习性, 在上海应属迷鸟.

10 赤嘴潜鸭(Red-crested Pochard Netta rufina)

2012年10月20日, 观鸟者项乐在南汇区老港垃沼气发电厂北侧池塘内发现1只雌性赤嘴潜鸭, 但并未拍摄下照片, 发现地坐标为31°02'53.43"N, 121°54'07.54"E, 当时未被记入上海鸟类名录.

形态描述:雄性头部锈红色, 喙橘红色, 颈部、胸部、下腹部和腰部黑色, 两胁白色, 尾部黑色, 背部棕褐色, 易于辨识.

赤嘴潜鸭主要繁殖于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等西北地区, 越冬于云贵川等西南地区, 在福建、江苏及中国台湾有迷鸟记录[8, 15], 在上海亦属迷鸟.此后, 在2013年6月8日, 笔者在横沙岛观测到1只雄性个体并拍摄下照片(见图 1j), 2016年2月10日, 观鸟者柴育佳在外滩黄浦江观测到1只雄性个体.

11 灰树鹊(Grey Treepie Dendrocitta formosae)

2012年5月5日, 观鸟者翟金标在南汇东滩观测到1只灰树鹊并拍下照片(见图 1k), 发现地坐标为30°55'41.55"N, 121°58'10.06"E, 当时未被记入上海鸟类名录.

形态描述:头面部黑色, 颈背及腹部灰色; 两翼黑色, 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块, 是以区别于其他鹊; 上背棕褐色, 腰白, 臀棕色, 尾甚长且全黑, 为华南亚种(D. f. sinica)的特征.

灰树鹊华南亚种(D. f. sinica)广泛分布于华中、华南和东南地区的丘陵山地生境, 在各处分布区都属于留鸟, 是典型的森林鸟类[4-5, 8, 17], 但在上海地区并无合适生境, 在上海应属迷鸟.此后, 在2013年8月31日和2014年5月18日于罗泾水源涵养林记录到1只, 在2017年8月13日于南汇东滩记录到1只.

12 黄臀鹎(Brown-breasted Bulbul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2008年6月5日, 观鸟者杨志栋在南汇东滩观测到2只黄臀鹎, 但没有拍摄照片, 发现地坐标为30°52'46.12"N, 121°57'39.89"E, 当时未被记入上海鸟类名录.

形态描述:头面部及顶冠黑色, 耳羽褐色; 胸带不明显, 为华南亚种(P. x. andersoni)的特征; 背部灰褐色, 腹部白色, 尾下覆羽黄色较重.

黄臀鹎华南亚种分布于整个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的低海拔丘陵山地, 但在华东沿海地区鲜有记录[4-5], 故在上海应属迷鸟.此后, 在2012年5月5日、2015年3月29日和2017年4月25日, 于南汇东滩分别记录到1只, 其中2012年的记录拍下照片(见图 1l).

近年来, 随着中国内地观鸟活动的蓬勃发展, 观鸟者人群增长迅速, 据不完全统计, 自2000年至2010年, 国内观鸟者人数从745人增加到20 752人, 年均增长率达40.7%[21], 其中上海地区的观鸟人群也有显著增长; 而观鸟者的观察能力和鸟种辨识水平也水涨船高, 自2003年11月至2015年4月, 上海共增加鸟类新记录54个, 其中观鸟者共发现38个; 同时, 上海的地理位置也便于观察迁徙途径的罕见候鸟, 超过80%的新记录在沿海地区发现.这些条件的优势都是上海鸟类新记录被发现的原因.

致谢: 感谢危骞在文献资料方面给予的说明, 罗欣、邹强、陈学军、陆剑夏、张航、顾荣庆、张继昌和翟金标等提供的新记录鸟种照片.
参考文献
[1] 蔡音亭, 唐仕敏, 袁晓, 等. 上海市鸟类记录及变化[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0: 334-343.
[2] 薄顺奇, 袁晓, 陆万鹏. 楔尾鹱等7种上海市鸟类新记录[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52: 142-145.
[3] 郑作新, 卢汰春, 杨岚, 等.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十二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4] MARK B. Birds of East Asia[M].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Publishers Ltd, 2009.
[5] MACKINNONJ, PHILLIPPSK, 何芬奇.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6] FAN Z Y, CHEN C S, CHEN S H, et al. Breeding seabirds along the Zhejiang coast:Diversity,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J]. Chinese Birds, 2011, 2(1): 39-45. DOI:10.5122/cbirds.2011.0004
[7] 朱磊, 贾陈喜, 孙悦华. 中国柳莺属鸟类分类研究进展[J]. 动物学杂志, 2012, 47(3): 134-146.
[8]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9] 黄正一, 孙振华, 虞快, 等. 上海鸟类资源及其生境[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10] 张雁云, 王宁, 张洁, 等. 黄眉姬鹟种组的鸣声差异[J]. 动物学报, 2006, 52(4): 648-654.
[11] TÖER T. Systematic notes on Asian birds. 60. Remarks on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Ficedula elisae[J]. Zoologische Mededelingen, 2006, 80-5(5): 203-212.
[12] 赵健, 汪志如, 杜卿, 等. 江西省鸟类新纪录——云南柳莺、绿背姬鹟[J]. 四川动物, 2012, 31: 447
[13] CRAIG R.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South-East Asia[M]. UK: New Holland Publishers Ltd, 2011.
[14] 侯银续, 史杰, 褚玉鹏, 等. 安徽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宝兴歌鸫[J]. 野生动物学报, 2014, 35: 357-360. DOI:10.3969/j.issn.1000-0127.2014.03.024
[15] 永井真人. 鳥くんの比べて識別!野鳥図鑑670[M]. 日本: 文一综合出版社, 2014.
[16] 刘小如, 丁宗苏, 方伟宏, 等. 台湾鸟类志(上)[M]. 台北: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0.
[17] KLAUS M O, HANS L. Gulls of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M].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Publishers Ltd, 2003.
[18] 闻丞, 韩冬, 孙驰. 北京2种猛禽新分布记录[J]. 动物学杂志, 2012, 47: 142
[19] 陈庆红, 张睿, 黄炳军, 等.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J]. 吉林林业科技, 2014, 43: 28-29.
[20] 黄建, 付建国, 郭玉民. 黑龙江省鸟类新纪录——蛇雕[J]. 四川动物, 2011, 30: 881
[21] 程翊欣, 王军燕, 何鑫, 等. 中国内地观鸟现状与发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 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