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务院([2009]19号文)要求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其中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增强国际航运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近10余年来,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北槽12.5 m航道贯通和洋山深水港的建成投产,上海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正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目前,上海港吞吐能力已经饱和,长江口现有深水岸线已经用尽,而国际其他大港,如新加坡港、釜山港等发展迅猛,上海港要维持世界第一大港、提升国际枢纽港地位面临巨大压力;上海港缺乏能接纳1.8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和30万t以上超大型矿石船与超大型油轮的深水泊位,在未来竞争中难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高速发展,其产业布局和资源分布决定了长江流域的运输强度将继续逐年增加,上海港显然不能满足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货运量的持续增长。 为此,上海迫切需要规划开辟新港区,建设一批20万~30万t直至50万t级的超大型深水泊位,着力完善江海联运的条件,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提高对长江流域货运市场的整合、辐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中国,进一步发挥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2011年初,上海同盛集团原副总裁、洋山港口指挥部原指挥归墨,洋山港口指挥部顾问总工邵荣顺来我们单位调研,建议我们开展长江口新港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和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专题研究组,全力支持该项国家与上海迫切需求的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自主课题给予经费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设计院在港口规划和设计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在长江口及其邻近区域自然条件分析、数值模型技术和大型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等方面的优势,于2012年5月完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人工岛规划方案研究报告》初稿;8月完成研究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并送国内交通、港口、海岸工程等方面的著名院士、专家征求意见;9月,邀请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水务局、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对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方案的自然条件和建设可能性、挖入式港池方案的比选、挖入式港池方案对北槽深水航道影响等,征求意见。同行专家们对该项研究,特别是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方案对北槽深水航道影响等结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院士、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研究报告作了补充与完善,包括:进一步阐述选择横沙浅滩作为新港址的理由;采用不同的港池与航道回淤公式,计算挖入式港池与入海航道的回淤,并补充了大风天气下港池与入海航道的回淤估算;增加了挖入式港池挖填土方估算以及挖入式港池与外航道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可能影响初步分析,等等;同时为突出重点,在研究报告中取消了长江口外人工岛规划方案的内容。研究组成员还专程考察唐山京唐港,学习他们挖入式港池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受益匪浅。在此基础上,我们完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规划方案研究报告》,并邀请本行业著名院士、专家于2012年11月10日在上海对"研究报告"进行会议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根据上海港定位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要求,加快研究建设新的能满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大型深水江海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要求的大型港区,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根据国内外类似港口的建设经验,在横沙浅滩建设挖入式深水港区没有重大的技术制约,建设是可能的,可作为上海新港址的首选方案;本阶段的规划研究成果是科学的、合理的,可以供国家有关部门在规划新港区时作为决策依据。 为交流我们的研究进展,我们把"研究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以专刊形式发表,期望得到研究同行的共鸣与指正,更期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上海早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作出贡献。 此项工作得到同盛集团原副总裁、洋山港指挥部原指挥归墨教授级高工的指导和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领导的支持,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专项给予经费资助;专题研究组中一批已退休的老教授、老总等近二年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年轻博士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一并致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