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60周年座谈会暨编委会会议举行
  • 总结经验?谋划未来?凝聚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创刊60周年座谈会暨编委会会议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1955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一甲子”的风雨历程。2015年12月23日下午,纪念创刊60周年座谈会暨编委会会议在中北校区举行,校领导陈群、孙真荣(编委)、汪荣明(编委)与编委会成员、相关院系领导、作者代表、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代表及学报编辑部工作人员共四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郑伟安教授主持。 陈群校长在会议致辞中,首先对《学报》创刊6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到会的嘉宾以各种方式支持或直接参与《学报》建设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报》作为学术传播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几十年来在服务学科建设、发现和培养学术新人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在国际化、数字化等浪潮冲击下,国内科技期刊普遍在获取优质稿源等方面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大的环境特别是政策导向正在好转,特别是最近,中国科协、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发文,提出要“加大对科技期刊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便于国内学术界第一时间获取和利用”,这预示着我国科技期刊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希望《学报》编辑团队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为,不断提高刊物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并使之进一步成为推升学校学术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和交流平台。学校也将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学报》给予大力支持。 会上,《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林磊作了工作汇报,他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数据统计分析,既向大家呈现了《学报》60年历程中的辉煌,尤其是包括数名院士和一批著名学者在内的强大的作者队伍对刊物学术影响力的贡献,也展示了近年来面对新困难学报同人所作的探索和努力,如:尽可寻找为与学科建设服务和与院系合作的机会,不断通过新办专栏、出版专卷等,实现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发展,以弥补“综合刊”的不足。这些努力突显了刊物的学科特色,促进了《学报》的学术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报》先后荣获包括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奖”等奖项。 在会议的交流讨论阶段,围绕“总结经验、谋划未来和凝聚力量”这一主题,与会编委和嘉宾充分肯定了《学报》在近年来办刊工作的成绩,同时他们以高度的热情和开阔的视野积极为《学报》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大家在发言中指出:办好刊物,要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编委不仅要做稿件审查和组稿工作,而且要带头为刊物撰稿;专业编辑要主动出击,积极向专家和研究团队约稿,对稿件处理要快速、高效、公平;刊物要尽可能可结合学校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重视和加强特约综述栏目建设;编辑部要加强推广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学报》近年来的工作创新和成绩。此外,不少专家还建议学校在职称评定、研究生毕业等的科研要求方面及相关评价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在政策上对学报发展给予扶持。 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赵惠祥和秘书长刘志强在发言中对我校《学报》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他们还结合自己多年办刊经验,从刊物质量提升和传播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如: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吸引更多读者,对优质论文给予较高的奖励以获得更多优质稿源,等等。 汪荣明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对与会编委和嘉宾的发言表示感谢和肯定,他认为会议的发言讨论使我们在看到《学报》近年来面临的危机和瓶颈的同时,也看到了今后发展的机遇和希望,明确了突破瓶颈、走出困局的方向。他希望院系领导今后对《学报》的组稿工作给予更多支持;希望编委在学术引领、学术把关和组织优质稿源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希望编辑部和编辑团队工作上要更加努力,在提升质量、凸显特色、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做出新的成绩。 《学报》老同志代表谭树杰(原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王善平(原副主编),袁美英及学报编辑部主任(学报期刊社社长)刘晓虹、副主任(学报期刊社副社长)施有文也参加了会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2015年12月25日
  • 发布日期: 2015-12-25  浏览: 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