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海岸生态安全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水体微塑料的垂向分布及采样方法比较研究——以九龙江河口为例
    蒋春华, 易津旭, 朱礼鑫, 刘凯, 宗常兴, 李道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2024 (1): 79-89.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24.01.009
    摘要92)   HTML6)    PDF (1342KB)(83)   

    由于受到潮汐过程的影响, 河口区微塑料的调查和研究存在着方法不统一、数据误差较大的问题. 2019年夏季使用泵采法在九龙江河口开展原位全水层微塑料采样, 对不同水层、不同站位间的微塑料丰度及其赋存特征进行分析, 并与其他在该河口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九龙江河口表、中、底层水体中的微塑料赋存量存在明显差异, 河流入海口及靠近污染源处表层水中微塑料丰度明显高于中、底层中, 在潮汐作用剧烈的河口区, 中、底层中微塑料丰度高于表层水中, 存在明显分层现象; 使用不同采样方法获取的微塑料数量浓度值存在较大差异, 泵采法相比拖网法能更有效地截留塑料纤维; 使用泵采法过滤水样体积、滤经筛网孔径大小都对收集到的微塑料丰度、尺寸有显著影响. 采样方法的不同将导致微塑料丰度结果的显著差异, 在潮汐河口进行微塑料监测有必要将潮汐作用考虑在内. 因此, 建议建立潮汐河口的微塑料业务化监测和通量观测, 并采用洪、枯季, 大、小潮的全潮时段的观测采样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流域梯级水库夏末秋初蓄水对河口盐水入侵和淡水资源的影响
    金智, 朱建荣, 仇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2024 (1): 90-103.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14.01.010
    摘要58)   HTML6)    PDF (6592KB)(48)   

    流域大型梯级水库群, 夏末秋初蓄水, 来年枯季放水, 季节性改变了入海径流量, 会影响河口盐水入侵和淡水资源利用. 收集了长江流域大型梯级水库有效库容和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的量值, 利用改进的河口海岸三维数值模式ECOM-si, 模拟和分析了长江流域重大工程对河口盐水入侵和淡水资源的影响. 截至2020年和2035年, 长江流域中上游已建和将建大型水库有效库容分别为706.11和943.88亿m3, 蓄水期9、10月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13398和17909 m3/s. 基于大通实测水文站1950—2020年实测月平均径流量, 考虑截至2020年和2035年流域重大工程对径流量的调节, 给出了平均水文年和特枯水文年8—10月的月平均径流量.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截至2020年和2035年流域梯级水库9—10月蓄水, 径流量下降, 导致盐水入侵加剧. 在平均水文年, 南支水源地4个水库9—10月所有时间均能取到淡水. 在特枯水文年, 9—10月东风西沙、太仓、陈行和青草沙水库取水口连续不宜取水天数截至2020年分别为28.75、24.99、29.63和37.47 d, 到2035年分别为46.53、44.18、47.56和50.75 d. 夏末秋初特枯和平均水文年情况下流域水库蓄水期间遇到强北风作用, 均会显著影响长江口水源地取水. 对于特枯水文年, 流域水库群应减少蓄水量, 甚至应该放水, 以保障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安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河口水体暗碳固定的温度适应性
    陈家明, 王世明, 杨荣荣, 陈子彦, 梁霞, 侯立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2024 (1): 104-112.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24.01.011
    摘要57)   HTML7)    PDF (1260KB)(59)   

    为了明确全球增温如何影响富营养化河口中基于碳氮耦合过程产生的暗碳固定, 以长江河口作为典型研究区域, 分别在河口近岸和近海不同盐度区域设置采样断面, 利用14C (NaH14CO3) 标记方法结合烯丙基硫脲 (allylthiourea, ATU) 抑制剂法, 对不同温度和氮营养盐添加条件下的水体总暗碳固定 (dark carbon fixation, DCF) 和由氨氧化微生物驱动的暗碳固定 (DCFAOB) 速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长江河口水体中的DCF速率介于0.23 ~ 0.33 μmolC·L–1·d–1之间, 其中氨氧化微生物驱动的暗碳固定约占总暗碳固定的4.13% ~ 43.61%.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 水体中的DCF速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但整体上低盐度条件下DCF速率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更明显. 此外, 低盐度和高盐度水体的DCF速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0℃和25℃, 在该温度条件下添加氨氮可明显促进水体DCF速率的增加. 研究结果揭示了河口水体暗碳固定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过程, 能够为全面认识和科学评估河口生态系统碳固定与碳汇通量提供理论支持与数据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口横沙岛不同发育年限盐沼植被生长特征及其固碳功能差异
    张晓涵, 田慧敏, 陈雪初, 杨华蕾, 丁睿, 赵明明, 由文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2024 (1): 113-121.   DOI: 10.3969/j.issn.1000-5641.2024.01.012
    摘要64)   HTML6)    PDF (1146KB)(37)   

    滨海盐沼湿地因长期淹水而具有较高的生产量和较低的分解率, 储蓄了大量的土壤有机碳. 随着新恢复盐沼湿地发育年限的增加, 其植被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质与有机碳含量也发生了变化, 进而影响到固碳增汇功能. 本文以长江口横沙岛新恢复盐沼湿地为例, 利用时空代换法, 分析新恢复湿地不同发育年限与不同植被群落类型的植被生长性状及土壤有机碳变化情况, 并分析影响新恢复湿地固碳能力的关键因子. 结果表明: 新恢复盐沼湿地在0 ~ 20年内有机碳含量随发育年限的增长而增加, 且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变化可有效指示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新恢复湿地具有较高的土壤碳密度, 发育8年的湿地0 ~ 2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密度为(21.49 ± 3.67) tC·hm–2, 接近自然湿地; 芦苇恢复湿地植被长势和固碳能力高于海三棱藨草和芦苇–海三棱藨草交错群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