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严格验证过的河口海岸三维数值模型, 模拟了长江口余水位的时空变化, 分析径流、潮汐和风应力对余水位的影响, 揭示了余水位变化的动力机制. 长江河口余水位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过程主要是受径流影响, 其次是受风的影响. 余水位上游大于下游. 全年最高余水位出现在9月, 徐六泾、崇西、南门、堡镇和深水航道北导堤东端分别为0.861 m、0.754 m、0.629 m、0.554 m和0.298 m. 最低余水位徐六泾和崇西出现在1月, 分别为0.420 m和0.391 m; 南门和堡镇出现在2月, 分别为0.313 m和0.291 m; 深水航道北导堤东端出现在4月, 量值为0.111 m. 北支余水位低于南支, 原因在于进入北支的径流量少. 南港的余水位大于北港, 同一河道内南侧的余水位大于北侧, 原因在于径流受科氏力作用右偏. 对比仅有径流、潮汐和风的数值试验结果, 对余水位作用最大的是径流, 其次是潮汐, 最小的是风. 月平均径流量7月达到最大, 会导致最高余水位, 但期间为东南风, 产生的余水位十分微小. 9月盛行的北风产生向陆的Ekman水体输运, 会引起河口余水位上升, 且期间径流量仍处于高值区, 两者相互作用, 导致整个河口全年最高余水位出现在9月.